名句出处
出自宋代苏轼的《鹊桥仙·七夕》
全文:
缑山仙子,高情云渺,不学痴牛女。
风箫声断月明中,举手谢、时人欲去。
客槎曾犯,银河微浪,尚带天风海雨。
相逢一醉是前缘,风雨散、飘然何处。
参考注释
缑山
即 缑氏山 。指修道成仙之处。 唐 白居易 《吴兴灵鹤赞》:“ 辽水 一去, 緱山 不迴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自负》:“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:‘纵有 緱山 也无益,四方联络尽蛙声。’” 明 王錂 《春芜记·访友》:“因此上 箕山 掛瓢, 緱山 弄簫。”参见“ 緱氏山 ”。
仙子
见“仙女”
高情
(1)
(2) 盛情
高情雅意
(3) 崇高的情意;深厚的情谊
云渺
高远貌。 宋 苏轼 《鹊桥仙·七夕》词:“ 緱山 仙子,高情云渺,不学牛騃女。” 宋 吴文英 《珍珠帘·春日客龟溪过贵人家隔墙闻箫鼓声疑是按舞伫立久之》词:“麟带压愁香,听舞簫云渺。”
不学
(1).不学习;不求学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诚知不学之弊,硕儒之贵。” 宋 曾巩 《宜黄县县学记》:“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,又承衰弊之后,而治不教之民,呜呼!仁政之所以不行,贼盗刑罚之所以积,其不以此也歟?”
(2).谓没有学问。 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二》:“又以《文选》 李善 注在五臣后,其疏浅不学,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!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三回:“兄弟以不学之资,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。”
牛女
(1).牵牛、织女两星或“ 牛郎织女 ”的省称。 晋 潘岳 《西征赋》:“仪景星於天汉,列牛女以双峙。” 唐 元稹 《新秋》诗:“殷勤寄牛女,河汉正相望。” 宋 黄庭坚 《鹊桥仙》词:“年年牛女恨风波,拚此事、人间天上。” 明 唐寅 《江南四季歌》:“梧桐忽报秋风起,鹊桥牛女渡银河。” 周实 《金缕曲·七夕伤逝》词:“尝尽人天离别恨,我亦银河牛女。”参见“ 牵牛织女 ”、“ 牛郎织女 ”。
(2).谓牛女分野。指 广东 、 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区。 明 张煌言 《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》之六:“霸就 鴟夷 原去 越 ,兵联牛女正当 闽 。”参阅 清 查继佐 《罪惟录·地理志》。
苏轼名句,鹊桥仙·七夕名句
猜你喜欢:
- 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孟子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下·第八节》
- 一派青山景色幽,前人田地后人收。
- 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。朱庆馀《近试上张籍水部 / 近试上张水部 / 闺意献张水部》
- 凄凉宝剑篇,羁泊欲穷年。
-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,必将求贤师而事之荀子《荀子·性恶》
- 买舟至九里松游三天竺喻良能〔宋代〕
-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梅尧臣〔宋代〕
- 题少潜兄得闲楼钥〔宋代〕
-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(赋得登字)萧嵩〔唐代〕
- 题德寿寺禅房乾隆〔清代〕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