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
出自清代王士祯的《同施愚山陈蔼公集山史昊天寺寓观唐子华水仙图》
全文:
先生旧隐三峰椒,太乙玉女时招邀。
秦都汉畤一蚁垤,目玩易象穷昏朝。
蒲车应诏谢宾客,城西古寺风萧萧。
残碑老树气象古,凉衫重戴风神超。
八驺喧阗不到此,两三素侣还相要。
残冬气暖似吴越,佛香入院钟鱼飘。
徐出一轴自拂拭,古光黯澹生鲛绡。
青峰出没高历历,海天万里回春潮。
仙人绰约驾云气,飞龙决起横烟霄。
六铢衣轻逐风举,荧荧颜色如陵苕。
四座咨嗟叹奇绝,倏乘六气游空寥。
子春一去伯牙逝,海波汩没秦人桥。
君归西岳望东海,齐烟九点非迢遥。
参考注释
四座
指坐在周围的人
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。——《第二次考试》
嗟叹
见“ 嗟叹 ”。
亦作“ 嗟嘆 ”。吟叹;叹息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言之不足,故长言之。长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。嗟叹之不足,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。”《东观汉记·牟融传》:“帝数嗟嘆,以为才堪宰相。”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“ 晏 闻 弼 名” 刘孝标 注引《王弼别传》:“ 弼 之卒也, 晋景帝 嗟叹之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二○四引 唐 袁郊 《甘泽谣·许云封》:“﹝ 韦应物 ﹞夜泊 灵璧驛 。时云天初莹,秋露凝冷,舟中吟讽,将以属词。忽闻 云封 笛声,嗟叹良久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四:“今日既承不弃到此,如何只是嗟嘆?” 丁玲 《莎菲女士日记·三月二十七》:“他听见明天我要上山时,他显出的那惊诧和一种嗟叹,又很安慰到我,于是我真的笑了。”
奇绝
奇妙到极点
怪石嶙峋,山势奇绝
六气
(1).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。指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天有六气,降生五味……六气曰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也。”《庄子·在宥》:“天气不和,地气鬱结,六气不调,四时不节。” 成玄英 疏:“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,此六气也。”
(2).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。谓朝旦之气(朝霞)、日中之气(正阳)、日没之气(飞泉)、夜半之气(沆瀣)、天之气、地之气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。” 成玄英 疏引 李颐 曰:“平旦朝霞,日午正阳,日入飞泉,夜半沆瀣,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。”《楚辞·远游》:“餐六气而饮沆瀣兮,潄正阳而含朝霞。” 王逸 注引 陵阳子 《明经》言:“春食朝霞,朝霞者,日始欲出赤黄气也;秋食沦阴,沦阴者,日没以后赤黄气也;冬饮沆瀣,沆瀣者,北方夜半气也;夏食正阳,正阳者,南方日中气也;并天地玄黄之气,是为六气也。”
(3).谓好、恶、喜、怒、哀、乐六情。《管子·戒》:“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,御正六气之变,禁止声色之淫。” 尹知章 注:“六气,即好、恶、喜、怒、哀、乐。”
(4).中医术语。或指寒、热、燥、湿、风、火六种症候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 黄帝 问曰:‘五气交合,盈虚更作,余知之矣。六气分治,司天地者,其至如何?’…… 岐伯 曰:‘厥阴司天,其化以风;少阴司天,其化以热;太阴司天,其化以湿;少阳司天,其化以火;阳明司天,其化以燥;太阳司天,其化以寒。’”
(5).中医术语。或指人体内的精、气、津、液、血、脉,以其本为气所化,故名。见《灵枢经·决气》。
空寥
空旷;寂寥
冬夜的街道上空寥无人
王士祯名句,同施愚山陈蔼公集山史昊天寺寓观唐子华水仙图名句
猜你喜欢:
- 凡与敌战,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,则宜速进兵以捣之,无有不胜。佚名《百战奇略·第六卷·进战》
- 人孰无亲,罪人慎察其宗。来俊臣《罗织经·固荣卷第六》
- 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孔子弟子《论语·雍也篇》
- 人不闲,勿事搅。人不安,勿话扰。李毓秀《弟子规·泛爱众》
- 菊花何太苦,遭此两重阳?李白《九月十日即事》
- 送张郎中副使自南省赴凤翔府幕羊士谔〔唐代〕
- 次韵子云春日杂兴五首韩元吉〔宋代〕
- 酬答二首·其二李贺〔唐代〕
- 赠淯水刘公(时以左迁宪幕,署吾邑)·其一李孙宸〔明代〕
- 杂兴六言十首刘克庄〔宋代〕









